硬山式屋顶属于等级比较低得顶式,在民间住宅建筑中应用得比较,其不能使用琉璃瓦,大多使用青瓦,并且多用板瓦,较少使用筒瓦。
悬山顶形式也是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两面坡的形式,属于人字形屋顶的另一种形式。悬山顶的辨认主要是从建筑的侧面看,屋面的檩头在山墙处没有停下来,而是邮箱外挑出看一段,这也是和硬山式屋顶最大的区别之处。由于山墙两际屋面的挑出,所以悬山也称为“挑山”或“出山”,也就是说悬山顶不仅前后有出檐,在左右两侧山墙面上也有出檐,从而形成一种悬空的状态,这也是悬山顶得名的原因。
悬山式屋顶的这种设计方法,不仅使建筑本身更加美观,而且挑出的屋檐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,使山墙的木构件免遭雨水侵袭,对防止木料受腐有很好地保护作用。悬山顶建筑位于两坡交界处的正脊往往用瓦片或用砖铺砌,上面再抹上青灰,以防渗水。脊上多设有走兽、宝瓶、花卉等吉祥造型的雕塑作装饰。另外,驱于免灾辟邪的目的,脊的两端往往做成鳌头、燕尾或象鼻等造型。悬山顶建筑和硬山顶相同,在山墙上一般也设有搏风板,搏风板上雕刻有悬鱼。惹草等装饰。北方明清官式悬山顶建筑一般在垂脊上设有走兽和仙人等雕塑装饰。
有的悬山顶建筑左右两侧山墙出檐深远,加上四面檐角起翘,使整个建筑显得轻灵飞动。特别是我国江南一带,悬山顶建筑屋顶出檐更为明显,因为这一带降雨较多,较大的出檐能把墙面和台基保护得更好。从审美艺术上讲,江南文化更注重清秀、柔美的气质,因此屋檐四角的起翘,较我国北方更为明显,这种屋顶形式在江南清秀的景色中令人瞩目,成为周围环境的中心。
悬山顶式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,这样屋顶形式从视觉上看又悬空的感觉,比起硬山顶来说要丰富一些。随着我国砖墙的广泛应用,这种采用挑出檐保护木构件的作用逐渐减弱,悬山顶逐渐被硬山顶所取代。在中国古代重要建筑中基本没有使用悬山式屋顶的,尤其是唐代以前更始少见,所以从等级上看,悬山顶等级次于歇山顶。悬山式屋顶除了用于南北方民居建筑中外,还较多出现在园林中的某些建筑上。
悬山式屋顶在北方园林中一般用于垂花门上。北京颐和园谐趣园北宫门的屋顶是采用悬山顶,屋顶比屋身略大,使整座建筑略显厚重,算山挑山檐下的横架上绘有苏式彩画,十分精美,增加了建筑的装饰性。另外颐和园的水上船坞,三座建筑屋顶均采用悬山式,三座建筑相连,整齐划一,布局合理。这里的悬山顶设计,使船坞的面积显得更大。悬山挑出的檐还可以遮挡雨水侵袭和强烈的日照,使檐下的彩画色彩被保护得鲜艳如初。